本報記者 傅瀟雯
今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發布,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連續出臺的第13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體現了黨中央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一抓到底的堅定決心。體育作為鄉村振興中重要的多元力量,不僅是提升村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質的有效手段,更成為驅動經濟活動、培育文明風尚、增強社會凝聚力的綜合性載體。
地處湘西邊陲的桑植縣,是新中國體育事業奠基人賀龍元帥的故鄉。在這片有著“體育基因”的紅色沃土上,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正以蓬勃之勢展開,書寫著革命老區煥新發展的鮮活篇章。國家體育總局自2023年定點幫扶桑植縣以來,這里以“體育+”多元融合為抓手,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通過完善全民健身設施、打造品牌賽事、推動體旅融合等新舉措,走出一條獨具桑植特色的“體育強縣、賽事活縣、體旅興縣”的新路子。
“作為土生土長的桑植人,能在家鄉參加‘國字頭’的跑步賽事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開心。”王冬月在7月舉行的“奧跑中國”桑植站比賽結束后說道。在體育總局的幫扶下,“中華益動行”紅色體育大會、乒壇大V挑戰賽、CBA明星邀請賽、啦啦操全國社區運動會、全國廣場舞大賽等30多場高規格大型賽事活動在桑植舉行,持續刷新體育熱度,帶動桑植全民健身熱潮。“大型示范加小型多樣的賽事共同搭建起桑植的賽事活動體系,讓桑植的知名度、美譽度通過體育賽事得到快速提升。”體育總局掛職干部、桑植縣委常委宋云飛說,利用體育總局的資源將大型“國字頭”賽事落戶桑植,既鍛煉桑植的辦賽能力,也通過舉辦大型賽事促進桑植體育設施不斷完善。
幺姑籃球賽、姑爺籃球賽、村鎮籃球賽……一場場酣暢淋漓的“妖氣洞杯”“村BA”比賽近日在桑植廖家村鎮上演,這就是宋云飛所說的小型多樣的賽事。不僅如此,職工足球賽、羽毛球混合團體賽等50多場活動開展,參與人次達40萬,桑植縣實現了“月月有賽事、周周有活動、項項都精彩”。宋云飛表示,桑植正著力打造具有文化底蘊、優質普惠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動,構建“政府搭臺、村民主角、社會助力、群眾受益、經濟激活”模式,通過體育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讓體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柔性引擎和情感紐帶。
體育賽事不僅激發了村民們的運動熱情,更成為激活鄉村經濟活力的重要契機,為桑植的發展注入動能。“飲料和啤酒的銷量特別好,連庫存都銷售一空。”鎮上的超市老板難掩喜悅。“村BA”籃球賽,場上是夏日籃球狂歡,場下也讓村民們嘗到了甜頭。據了解,在豐富的體育活動帶動下,桑植縣2025年第一季度旅游收入同比去年上升18.55%,2025年上半年同比上升8.03%,增速在張家界市的兩區兩縣中排名第一。
鄉村振興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桑植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之外,如今不斷完善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成為體育扎根桑植的基礎,幫助桑植老百姓養成“多運動、多出汗”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享受到體育帶來的活力和正能量。
桑植縣洪家關鄉衛生院對面的一條小路是周圍村民去公交車站的必經之路。以前這條小路周圍雜草多,雨水大的時候還存在安全隱患。如今這里建起了河堤,搖身一變成了全民健身休閑驛站。“現在村里建成了這么好的場地,與其在家里閑著,還不如和大伙兒一起打打太極,強身健體。”72歲的湯清艷返鄉加入了健身隊伍,對這個新建的驛站贊不絕口。
新建全民健身綜合運動館,成為桑植縣“享運動、享健康”的標志性工程;提質升級縣城梅家山體育公園,年入園鍛煉人次超過50萬;澧水、郁水健身步道實現閉環,公路慢行道、健身步道、全民健身驛站串珠成鏈,實施35條健身路徑、12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桑植縣公共室內體育館、體育場地均免費開放,賀龍體育館里羽毛球、氣排球、籃球、乒乓球等健身項目一應俱全,年健身人次超過100萬。據悉,桑植縣新增公共體育場地面積24.4萬平方米,增長28.87%,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8平方米,增長29.15%。
“全民健身場地建起來了,體育比賽開展起來了。漸漸的,村里打麻將的人少了,跑步、打羽毛球的人多了,村里的全民健身氛圍也濃了起來。”體育總局奧體中心掛職干部、洪家關村駐村第一書記肖西巖說,“讓村民們過上健康的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體育,正成為這片紅色土地上最動人的風景。未來桑植將繼續探索“體育+”模式,讓體育基因深深融入桑植的產業血脈、鄉村靈魂和百姓日常,走出一條以體育為支點撬動桑植鄉村振興的可持續道路。
審核:張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