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賽事助力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趙 萌文/圖
日前,農業農村部在新聞發布會上深入剖析了農產品消費的最新動態,提出將利用體育賽事等平臺拓展消費場景,通過引導各地圍繞“跟著賽事去旅行”和“樂享精彩賽事 尋味中華美食”等知名體育賽事品牌,同步舉辦各類“土特產”展示展銷及鄉村美食品鑒活動,進一步激發消費者的購物熱情。從而推動農產品從田間地頭直通消費者餐桌,形成“賽事引流、消費提質、產業增效”的良性循環。
體育賽事與農業的融合正釋放出強大的帶動效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815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和5028個省級傳統村落吸引游客超過2.93億人次。還帶動了農產品消費,讓鄉村經濟“活”起來。
以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西河鎮舉辦的山東省第二屆魔方運動聯賽為例,淄博市魔方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魔方活動的參賽人員既能在田間地頭盡享比賽樂趣,又能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銷路的實際問題。”精品體育賽事已成為鄉村振興與經濟發展的有力推手,賽事期間,當地農副產品借助賽事平臺打開銷路,共促成6000余斤交易,帶動銷售額超7萬元。
各地賽事也亮點紛呈。2025年“鄉村振興”縣級籃球邀請賽于8月24日至30日,在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工人文化宮和體育館舉行。2024年首屆賽事在繁峙縣舉辦,不僅為各參賽縣搭建了交流平臺,還推動了農特產品的展覽、推介與銷售。2025年賽事期間,各參賽縣農產品展銷活動集中展示各地特色農產品,既為參賽縣搭建了產品推介平臺,拓寬了銷售渠道,也讓消費者便捷接觸到多元農產品,促進跨區域交易,實現“以賽促消、以賽助農”的良好局面。
這個夏天,湖南省婁底市“材料谷杯”足球對抗賽漣源主場賽事燃動全城,掀起“賽事+消費”新熱潮。看球之余,特色市集、消費優惠活動吸引眾多球迷駐足,直接帶動賽事周邊消費超900萬元,更撬動酒店、餐飲、商超等消費達5000萬元。在賽事效應帶動下,全市特色農產品銷售同比增長120%,夜間消費占比提升至35%,城市煙火氣愈發濃郁。一場足球賽,不僅點燃了夏日激情,更以“體育+”模式為漣源經濟注入澎湃動能。
“浙BA”城市爭霸賽首戰在杭州火熱打響,賽場上球員們激烈角逐,賽場外“體育賽事+夜間市集”熱鬧非凡。近200個浙江特色攤位齊聚一堂,地方美食琳瑯滿目,引得游客紛紛駐足品嘗。自預選賽啟幕以來,此類特色市集已累計舉辦390場,不僅豐富了群眾的觀賽體驗,更直接帶動交易額達1.74億元。體育賽事與農產品消費的深度融合,已然成為“浙BA”的一大亮點,為浙江的體育消費和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陜西農信·2025楊凌農科城馬拉松賽以“千年農耕地 領跑新未來”為主題,作為全國唯一以“農科”為特色的馬拉松賽事,吸引了2萬名海內外選手。賽事期間,酒店入住率達100%,餐飲銷售額同比增長50%,文體旅綜合收入飆升,成為“體育+農科”融合賦能區域經濟的生動實踐。來自西安的跑友雷娟表示:“除了參賽,我還參觀了楊凌的景點,買了一些農產品,基本上消費在1000元左右。”
廣東省2025年茂名“墟BA”高州賽區將月餅、龍眼引入開幕式,設置農特產品專區,28個鎮街的農產品攤位擺滿特色產品,吸引大量群眾購買。謝雞鎮攤位檔主介紹:“這次帶來了皇帝蕉和金草魚、金大頭魚、羅非魚,還有荔枝干、龍眼干、鮮龍眼。群眾試吃之后,都說口感好、加工工藝好,吃起來新鮮。”
將于9月下旬在三門峽靈寶市舉行的2025年河南省“賽會節”一體化活動,以“村BA”籃球賽為燃點、“豫農優品+美豫名品”豐收大集為紐帶、農民豐收節為升華,實現“體育賽事+產業展銷+豐收文化”深度融合,打造農文體商融合發展新模式,為鄉村振興和農業強省建設注入新動能。
這股賽事經濟與農業融合的熱潮,要尊重農業規律。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建立“農業承載力評估”機制,測算賽事規模與農田生態平衡點,確保賽事活動不會對農業生產造成負面影響。同時,設計“農產品賽事期貨”,提前鎖定采購量,穩定農產品市場價格,保障農民利益。通過結合賽事,形成消費互促的良好局面,實現賽事經濟與農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賽事經濟與農業的融合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活力。通過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搭建農產品銷售平臺,創新消費場景和營銷模式,不僅促進了農產品的銷售和農民增收,還推動了鄉村旅游、文化傳承等多產業的協同發展。專家表示:“在未來的發展中,要在尊重農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賽事經濟的帶動作用,讓農業與賽事經濟在融合中實現共贏,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審核:張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