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輝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村超”“村BA”“村跑”等鄉村體育賽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賽事憑借其獨特魅力,持續點燃全民健身熱情,不僅豐富了農村文體生活,更開創了“文旅體商農”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模式,成為新時代群眾體育領域的亮麗風景線。
在這股熱潮帶動下,長沙市精心打造的“鄉村歡樂跑”已連續舉辦三屆。賽事不斷迭代創新,既巧妙將體育賽道化作串聯鄉村風光的旅游動線,又讓原本靜謐的鄉村搖身一變成為文旅打卡熱地。而在這場創新實踐中,攤位經濟的活力迸發,正是多產業融合場景創新的生動注腳。
攤位經濟:產業融合的場景創新
被譽為“長沙春日賞花頂流”的茶亭鎮,今年3月迎來第五屆花海文化藝術季。10萬畝油菜花海間,升級版“鄉村歡樂跑”作為首發活動,吸引了超6000名跑友與游客前來。賽道沿途精心設置了農特產品展銷區,九峰山辣椒的鮮辣、現采蜂蜜的清甜……各式土特產,讓跑友們在奔跑之余盡享鄉間“逛吃”的樂趣。藝術季期間,茶亭鎮游客總量達68萬人次,單日最高接待量8萬人,直接帶動文旅收入4278萬元。
路口站開賽前夜,4000多名游客齊聚“賽事+夜市”活動,燒烤的香氣、民謠的旋律與鄉村美食的煙火氣交織,單夜便創下50萬元消費額。
白箬鋪站聯動當地果園、民宿、研學基地等推出“票根經濟”,配套釣蝦、騎行、K歌等多元活動,從吃住行到游購娛,全方位激活鄉村消費場景,為餐飲、住宿等行業注入實打實的增長動力。
農房熱租:情緒價值的消費驅動
在寧鄉喻家坳站開跑前,當地唯一的梔子山莊民宿早在賽前兩周就被預訂一空。這使得200多名跑友和工作人員的住宿成了難題。賽事前兩日,村民們紛紛行動起來——騰出閑置臥室,把庭院打掃得干干凈凈,連床上用品都換成了新的。在他們眼里,跑友不是外人,更像是到鄉下“走親戚”的親朋。
到了茶亭站,村民們也透著一股熱乎勁兒:他們敞開庭院讓游客停車,擺上桌椅就賣起了“庭院私房菜”。跑友們跑完賽事,坐在院子里,一邊吃著剛從地里采摘的新鮮蔬菜,一邊欣賞著花海漫過日落的美景,愜意極了。
自“鄉村歡樂跑”舉辦以來,已有近300間農房變為臨時民宿。以每晚80元的價格,讓跑友們得以入住“出門見稻田,抬頭見星空”的民宿,將那抹“回不去的鄉愁”化為真切的體驗。村民們也因賽事增加了收入。不少跑友成了“回頭客”,還帶著家人再來,開啟一場親子游或家庭游。
村跑集市:電商平臺的溢價賦能
長沙鄉村歡樂跑的賽道旁,“云端助農”直播間總是同步熱鬧開播——賽事解說以運動健康為切口,自然帶出當地辣味農產品;主播邊試吃邊抽獎,順勢推火米粉、蜂蜜等當地特產;非遺傳承人坐在鏡頭前講梔子花加工技藝,讓傳統文化成了特產的“加分賣點”。據悉,單是茶亭站一場賽事,就賣出青辣椒1.3噸、蜂蜜超2000瓶,喻家坳的“梔香”系列產品更借此營收達15萬元。
為了把賽事的消費熱情延續下去,賽事組委會還專門推出“村跑集市”小程序,跑友賽后想回購農家特產,點開手機就能輕松下單。電商平臺也順勢發力,靠短視頻帶貨精準匹配消費群體,不僅幫農產品實現了溢價銷售,更讓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0%。而品牌化運營進一步放大了溢價效應:白箬鋪米粉借勢成了爆款,喻家坳的企業則延伸開發出梔子花茶、香氛等高附加值產品,直接帶動了當地產業升級。
按照規劃,“村跑集市”還將建起“鄉村振興主播庫”,計劃孵化10個垂直類直播賬號,專門培育鄉村電商人才。從線下賽事引流到線上持續消費,長沙鄉村歡樂跑正借助電商平臺,串聯起“體育引流—文旅留客—產業增收”的閉環,“加攤位”“騰民宿”之外,“上鏈接”的舉措更讓鄉村賽事成了可體驗、可消費、可持續的周末經濟新場景。
當體育賽事遇見田園煙火,在長沙,“跟著賽事去旅行”已不僅是口號,更成了城鄉互動的溫暖紐帶,為該市的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審核:張素琦